全國政協委員、香江控股董事長翟美卿:建議適度超前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時間:2022-03-02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全國政協委員、香江控股董事長翟美卿為今年全國兩會準備了6份提案,涉及新基建、小微企業稅收優惠、“三孩”生育政策、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
2021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這既是當前穩增長的需要,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重點落腳點應在“新基建”上。
翟美卿表示,當前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疫情沖擊下呈現逆勢增長的喜人局面,但由于新基建投融資規模差異化、主體多元化、運營市場化等特點,導致新基建投融資面臨“誰來投”“怎樣投”“錢哪來”等問題。
她建議,加強對“新基建”的統籌規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區域特色和承接能力,有序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投資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基礎設施服務。
新基建投融資面臨不少問題
2021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提出科學布局和推進建設以信息網絡為基礎、技術創新為驅動的新型基礎設施。同時,工信部等8部門共同印發了《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促進短期經濟增長、提振社會信心,而且能有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
翟美卿認為,目前新基建投融資面臨“誰來投”“怎樣投”“錢哪來”等不少問題。一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具有較大技術迭代風險。新型基礎設施所依賴的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更新速度快、迭代周期短,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不確定性風險較大,影響社會資本進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
二是傳統投資主體投資新型基礎設施面臨限制。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政府隱性債務和非標融資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各級政府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增量投資受限。
三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盈利模式存在不確定性。不少行業、企業信息化程度和設備聯網率較低,“信息孤島”狀態尚未完全打破,面臨數據共享、商業合作等壁壘,社會化資本受資金、技術和人才制約,對新型基礎設施應用的參與度不高,限制了新型基礎設施的有效市場規模。
結合上述分析,翟美卿建議,加強對“新基建”的統籌規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區域特色和承接能力,有序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投資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基礎設施服務。
加強對新基建的統籌規劃
“堅持全局化、系統化、市場化思維,開展科學規劃、統籌布局,以‘軟硬兼施’‘虛實共管’思路,推進大網絡、大數據、大平臺、大產業發展。”
翟美卿提出,首先要統籌布局集約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加快實體物理空間“硬設施”建設,推動政府機關、公共場所、市政設施、住宅小區和商務樓宇資源開放,推動5G基站等公共設施共建共享共用;另一方面,強化虛擬網絡空間管理,提升數據治理能力,補齊“軟資產”(數據治理的體系和能力)治理短板。
其次,突出需求牽引,適度超前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從解決后疫情時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最迫切問題入手,以政府、企業和公眾需求為驅動,科學開展項目需求分析與測算,避免盲目建設、重復建設和鋪張浪費。
同時,翟美卿建議注重特色挖掘,打造因地制宜的新型基礎設施工程。我國幅員遼闊,對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緊迫程度不一,應結合各地條件與發展階段,理性有序地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如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應注重高新技術賦能和應用場景創新,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中西部特別是欠發達地區,應在補齊傳統基礎設施短板的基礎上,聚焦民生領域和產業發展需求,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最后,翟美卿表示,建議創新投資方式,多渠道拓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發揮政府資金對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充分利用市場手段、發揮市場力量,拓寬資金來源、創新投融資方式,有效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積極性,加快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的新型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